生命力...... 再怎麼惡劣的環境,都有它可取之處,只要懂得運用轉化,就有可能成為第一!

葡萄的生命力
 Montrachet,法國布根地最有名的白葡萄園,面積約八公頃,年產量不到50,000瓶, 新年份的酒售價從美金200元至3000元不等。在任何的場合,只要有一瓶出現,都會成為眾酒的焦點。

但是,在沒有很久以前,這個葡萄園叫做Mont la r^ache,古法文的意思是光禿禿的山,也就是說種不出東西的土地。這麼惡劣的環境竟然適合葡萄藤的生長,而且生產出來的酒品質極佳,有著無比的陳年空間.

文章標籤

Wine&T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許多人第一次接觸的白蘇維濃(Sauvignon Blanc),都是made in紐西蘭,搞不好還是產量極大、品牌名稱響徹雲霄的雲霧之灣(Cloudy Bay)。

5
 這無疑是這是紐西蘭最具代表性的白葡萄品種,原因別無其他,只是因為這清爽濃香,滿載果味與鮮切草香的沁涼白酒,實在爽口極了!而馬爾堡(Marlborough)產區,便是釀造清爽蘇維濃的翹楚。

位於南島頂端的馬爾堡,過去曾是畜牧業的天下,自開始發展釀酒業後,短短50年不到,已成為名副其實的「世界白蘇維濃首都」。馬爾堡之所以適合種酒,是因為這裡日照充足、雨量少,生長季漫長而涼爽,日夜溫差大,葡萄得以在白天成熟,夜晚冷卻,培養出果味豐沛、鮮活高酸的果實。產區內有一塊視野極佳的丘陵地,群聚了許多早期自牧場走失、或離開牧場自行繁殖的牧羊犬,這塊丘陵地則因此得名野犬之丘(Dog Point),這也因此成為這次品嘗的酒莊所沿用的名稱。

文章標籤

Wine&T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開兩個多小時的車到巴黎戴高樂機場,坐阿酋航空A380飛7個小時到杜拜,另一班A380飛14個小時到澳洲雪梨。短暫休息後,再飛3個小時到紐西蘭奧克蘭,還要再搭1個小時國內線飛機到Blenheim。出機場後開車8分鐘。

一萬九千公里的回音- Bel Echo
 也可以從戴高樂機場坐飛機到倫敦希斯洛,從倫敦坐紐航,飛10個半小時到洛杉磯,然後再飛15個小時到奧克蘭,甚至從戴高樂機場坐國泰飛13個小時到香港,然後再飛11個小時到奧克蘭等…...不管怎麼坐,最少都要24個小時,實在是考驗人體的極限。

法國Sancerre著名的酒莊Henri Bourgeois,為了找尋另一個自己,花了12年的時間,2000年,在地球的另一端,一萬九千公里外的紐西蘭南島Marlborough找到了,稱之為Clos Henri。Bel Echo,美麗的回音,有著Henri Bougeois優雅的法國酒聲韻及紐西蘭獨有的果香音量,深遠而弘亮的響到全世界!

文章標籤

Wine&T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Château Haut-Brion (歐布里雍堡)歷史悠久,由Jean Pontac於1953年創立,到了十七世紀,Pontac家族第四代的莊主Arnaud III de Pontac,運用許多現代的釀造法,讓葡萄酒風味更佳優異,所釀造出的葡萄酒驚艷全英國,成為第一個成名的波爾多頂級酒莊。

波爾多五大酒莊揭秘 - Château Haut-Brion 歐布里雍堡
 以往波爾多的酒,英國人多覺得像粉紅酒般清淡,但Château Haut-Brion的紅酒卻濃醇深邃,英國人稱之為「新派法國波爾多酒」(New French Claret),Château Haut Brion可說是重新定義了波爾多葡萄酒。

到了1935年,由美國銀行家Clarence Dillon(克雷倫斯.狄龍)買下Château Haut-Brion,這位口袋很深的實業家由於家族的關係,本身也是法國迷,他投入巨資整廠翻新,運用科技卻也持守傳統,遂將Château Haut-Brion的名望和酒質推上巔峰。過了近50年,Dillon家族又買下了鄰近的三家酒莊:Château La Mission Haut-Brion(教會.歐布里雍堡)、Château Laville Haut-Brion(拉維.歐布里雍堡)、Château La Tour Haut-Brion(拉圖.歐布里雍堡)。坐擁名莊名園,狄龍家族集團的葡萄酒帝國氣勢非凡。

文章標籤

Wine&T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曾在Master of Wine網站上看到法國葡萄酒專家Fabrice Dubourdieu(父親 Denis Dubourdieu是法國波爾多區很有名的釀酒師,母親 Florence葡萄酒科學家,他們在波爾多區有一個100公頃的葡萄園)做的Sauvignon Blanc簡報,裡面談到Semillon跟Sauvignon Blanc這兩種葡萄是絕配,也提到Semillon這種葡萄通常有杏仁果香...

哪一種才是好?單一品種或混釀

但在石灰石(Limestone)土壤種出來的有檸檬和白桃香,在碎石黏土(Gravel Clay) 土壤種出來的Semillon則有橘子和杏(Apricot)的香味。

文章標籤

Wine&T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汽泡酒的出現,就像威士忌的出現一樣誤打誤撞。『酒釀出來怎麼會有汽泡?』我想最早釀出汽泡酒的修道士,應該是滿腹的疑惑,頭上不知道冒出多少個問號,驚慌失措的說『這一定是惡魔開的玩笑!』而今天這個惡魔的玩笑,卻成為慶祝時的良伴。

不同的滋味 - 德國也有汽泡酒
 德國汽泡酒的發跡,除了要歸功于那群十八世紀末一窩蜂搬去法國漢斯(Reims)釀造香檳的釀酒師們,這些人的成功,讓汽泡酒一路紅回了德國,像是Krug,Bollinger,Taittinger,Heidsieck,G.H. Mumm等著名香檳莊園,都是原本在美因茲( Mainz)的家族搬遷到法國,追隨著香檳風潮,打響自己的名號!

此外,便是要將眼光放在德國汽泡酒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Kessler,這個位於德國南方Esslingen am Neckar的汽泡酒莊。

文章標籤

Wine&T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Domaine Etienne Sauzet 是勃根地地區的大酒廠之一,位於Puligny-Montrachet村莊,生產數款受歡迎且搶手的白酒。今日接待我們的正是經營這家酒廠的主人Gérard Boudot,也是已故的Etienne Sauzet先生的女婿,當我們尊崇其貴為酒廠老闆,他謙沖的回答説他只是"manager",經營管理Domaine Etienne Sauzet。

勃根地酒莊揭秘!Domaine Etienne Sauzet

  其與 Jean-Marc Boillot (Etienne Sauzet的孫子)協議過繼1/3的資產後,Domaine Etienne Sauzet除了來自於8公頃的自有葡萄園,他們也收購一些葡萄再自行釀製優良葡萄酒。

文章標籤

Wine&T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「手工杯在手,酒是否更好喝?」 如果要比品牌,這只怕會引發戰爭,但拿一個日本茶杯比,答案就明顯了。倒杯葡萄酒到日本茶杯,你會發現聞不到什麼香氣,因為茶杯的口是開的,香氣聚集不起來 ; 另外因為杯壁太厚,日本茶杯也無法完整傳達葡萄酒的口感到你的味蕾。相對的,葡萄酒杯口收束,杯壁薄,品飲上確實有不小差異。

品酒新手-你真的需要很多葡萄酒杯嗎?
 但這又到了下一個問題:「我該買哪些葡萄酒杯才夠?」打開奧地利酒杯王Riedel的產品線,確實會看到五花八杯的酒杯,乍看還以為是在蒐集天下第一廚具哩。

我得說:其實你真的不需要那麼多酒杯。若要比喻,葡萄酒杯其實很像RPG裡的裝備,有人喜歡蒐集整套神兵利器完才開始練功(例:搜集完Riedel全系列酒杯),有神人不需要裝備就能打遍天下(例:用日式茶杯都能品酒)。我比較喜歡第三種-跟著主角的等級,漸漸換上更好的裝備。以下簡單分成三個等級,並列出我認為需要的酒杯:

文章標籤

Wine&T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不知道各位是否曾經遇過這個狀況?去年很好喝的酒,今年喝起來卻怪怪的,甚至跟之前的品嚐經驗相去甚遠!後來才知道這個狀況,酒友們都稱為「睡覺」。

我的葡萄酒在睡覺?葡萄酒變化的秘密
 用睡覺這種擬人的說法,確實很容易點出葡萄酒會持續變化的特色,但是其實睡覺只是在葡萄酒分子在瓶中變化過程的一部分,而非獨立現象。

簡單來說,在進行熟成的過程中,將會呈現三種現象:

文章標籤

Wine&T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品迷編按:位於義大利中部,出產超珍貴番紅花的阿布魯佐(Abruzzo),義大利酒迷應該都相當熟悉!義大利的重要葡萄品種Montepulciano在這裡達到巔峰,也最適合這邊的飲食,除此之外白葡萄的Trebbiano d'Abruzzo在阿布魯佐也有相當高的水準,不能錯過!

義大利葡萄酒產區介紹- 阿布魯佐(Abruzzo)

 相較於Molie與Marche兩個大區,Abruzzo阿布魯佐大區名氣較響亮,我猜想,義大利酒控們的酒櫃裡,可能也會有一兩款來自這個大區的逸品。從產區分級角度來看,這個大區僅有一個DOCG等級Montepulciano d'Abruzzo Colline Teramane以及另外八個DOC等級,包括Trebbiano d'Abruzzo DOC、Cerasuolo d'Abruzzo DOC、Montepulciano d'Abruzzo DOC等。噢,大區首府拉奎拉一帶更產有義大利最珍貴的番紅花(saffron),連料理鼠王(Ratatouille)中的天才料理廚鼠Rémy都稱讚L'Aquilla saffron是極品!

Wine&T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